English

阜阳开通“中国江淮农网”

2000-08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李陈续 我有话说

本报讯安徽省阜阳市积极采取措施突破市场流通的“瓶颈”,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栽下棵棵“消息树”,引导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,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,提高了农民收入。

阜阳是农业大市,近几年因农副产品价格下跌、销路不畅,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非常突出,疏通流通渠道、调整产业结构已成当务之急。为此,市委、市政府制定了《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政策导向,积极引导生产,促进流通。界首市曾经是全省粮食生产的“状元县”,因种植结构趋同,尝到了粮食滞销的苦涩,界首市及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形成了马铃薯、蔬菜、花卉、食用菌种植及山羊饲养加工等特色经济区域,使农民得到了实惠。

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,形成上联市场、下联农户的信息网络,是阜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、搞活流通的着眼点。这个市依托财办建立起农产品信息中心,开通了“中国江淮农网”,初步形成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信息网络。信息中心还组织了由专家教授和营销大户组成的农产品营销讲师团,深入基层送教上门;创办了160农民致富语音台,每日有40多人次拨通1600188了解农副产品行情及种养技术;编辑出版了《阜阳农家信息报》,传播实用性、针对性、通俗性较强的农产品信息,目前已下发15万份。畅通的信息流促进了物流畅通,一年多来,阜阳已吸引湖北、陕西、广东等地的众多客户慕名联系合作,单县、秦皇岛、布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派人驻阜收购外销蔬菜。

阜阳市还十分注重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销服务。市及各县都成立了农产品销售指导委员会,制订销售政策,指导大宗农产品销售。临泉县“农销委”向乡村延伸形成网络,仅1999年,就为农民签订产前合同金额近2亿元,今年6月又在合肥、芜湖等地为农民签订了水洗生姜、红芋粉丝、栗晶等农副产品的产前合同,供货量达数千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